黄毛耳草的功效与作用

发布时间:2023-12-17 12:16:19 阅读:174

黄毛耳草

别名

敷地两耳草、铜眼狮、地坎风、铺地蜈蚣,山蜈蚣、对叶寸节草,过路蜈蚣、串地蜈蚣、白山茄、地蜈蚣、落地蜈蚣、摊地蜈蚣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,腹泻草(《中草医药经验交流》)。

功效

清热,除湿,活血舒筋。治黄疸,水肿,乳糜尿,痢疾,腹泻,跌打损伤,无名肿毒,乳腺炎。

①《中国药植志》:"浸酒或煎水服,治劳伤出血,并有舒筋活络的功能;捣烂敷患处,治无名肿毒及扭伤。"
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散血治内伤。"

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"行气散瘀,清热解毒,凉血,固齿,明目。"

④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清热,利尿,平肝。"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~2两;捣汁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成分

全草含车叶草甙(asperuloside),熊果酸(urso-lic acid),白桦脂酸(betulic acid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软脂酸十六醇酯(hexadecyl palmitate)及三十二烷酸(dotriacontanoic acid)。

炮制
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软,切段,干燥,筛去灰屑。饮片性状;为茎、叶、花、混合的段状。茎近圆柱形,灰绿色,被黄色疏柔毛。叶皱缩或破碎,灰绿色,被黄色疏柔毛。花小,1-3朵生于叶腋,近无梗。蒴果球表,具数和纵棱,不开裂。气微,味微苦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

性味

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平,味微苦,无毒。"
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"辛苦酸涩,无毒。"

归经

归经_胆经

加工采集

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
药材鉴别

性状鉴别 全体被黄色或灰白色柔毛。茎细,稍扭曲,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,有明显纵沟纹;节上有残留须根;质脆,易折断。叶对生,叶片多向外卷曲,完整者展后呈卵开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1-2.2cm,宽5-13mm,全缘,上面绿褐色,下面黄绿色;两面均被黄色柔毛,托叶短,合生;叶柄短。蒴果球形,被疏毛,直径约2cm。气微,味苦。
以身干、色黄绿、带叶者为佳。
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;表皮细胞1列,近方形、长方形,切向延长,外被角质层。非腺毛多细胞,多破碎,表面可见纵向角质纹理。皮层约有10列薄壁细胞,含草酸钙针晶束,偶见簇晶,内皮层凯氏点明显。韧皮部狭窄,细胸怀菜小,皱缩。木质部由导管与木纤维组成。髓部宽广,中空。
叶粉末特征:黄绿色。①非腺毛众多,由2-10细胞组成,壁增厚,长270-925(-1565)μm,直径17-30μm,表面具角质纹理。②气孔平轴式。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,长50-90(-266)μm;草酸钙簇晶直径10-20μm,棱角较尖。

植物形态

多年生草本,常呈铺散匍匐状,全株均被有黄绿色细长柔毛,以茎、叶柄、托叶、叶背、脉间等处为多。茎具角棱,纤弱,节上有须根。叶对生,具短柄;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1~2.5厘米,宽6~12毫米,先端尖,全缘,基部稍圆;托叶连合成鞘状,膜质,边缘钻状齿裂。花数朵簇生于叶腋;花柄长2~3毫米,萼筒漏斗形,4裂;花冠漏斗形,长5~6毫米,4裂,淡紫白色,稀为白色,4裂;雄蕊4;子房2室,柱头2裂,棒状。蒴果,扁球形,长和宽均约2毫米,室背开裂;萼片宿存。种子黑棕色,细小。花期7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:生于路边、旷地、溪边、山坡。分布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药用部位

为茜草科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。

来自何书

《浙江民间草药》

常见药方

①治湿热黄疸: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。水煎服,连服三至七天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②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:鲜黄毛耳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③治湿热水肿: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;另用石蒜鲜鳞茎一两,蓖麻种子二钱,共捣烂敷足心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④治小儿急性肾炎: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。二至三岁八钱至一两;四至六岁一两至一两半;七至十岁一两半至二两;十岁以上者二两至二两半。以上均为一日量,分三次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乳糜尿(膏淋):鲜黄毛耳草二两,金樱根六钱,灯心草、贯众各五钱。加水三碗煎成一碗。每日一剂,二次分服。如尿中有圆柱样物,加星宿菜全草七钱,牡荆子五钱;妇女患者加地菍根一两;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一两。忌食姜、葱、蒜等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⑥治痢疾,肠炎:鲜腹泻草二两(干品一两),洗净,加水浓煎,去渣,取药液,赤痢加白糖,白痢加红糖冲服。一天分两次服。(《中草医药经验交流》)
⑦治中暑吐泻:鲜黄毛耳草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⑧治小儿高热昏睡:黄毛耳草三钱,艾叶一钱,钩藤二钱,山查三钱,蜂窝一钱。水煎服。每小时服一次,每次服一匙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⑨治乳腺炎:黄毛耳草一两。水煎服,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⑩治妇女血崩:黄毛耳草,水煎,取汁冲红糖服。(《中国药植志》)
⑾治跌打损伤及蛇咬伤:鲜黄毛耳草捣汁饮,渣敷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
上一篇:鳗鲡鱼膏的功效与作用

下一篇:牡蒿的功效与作用

相关阅读:

  • QQ扫雷群分享的功效与作用
    时间:2025-03-07 23:46:25阅读:523
  • 支付宝二维码扫雷群的功效与作用
    时间:2025-03-07 23:45:45阅读:511
  • 刺槐花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刺槐、洋槐、胡藤功效止血。主治咯血;大肠下血;吐血;崩漏 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止大肠下血,咯血,又治妇女红崩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茶饮副作用误以洋槐幼芽及幼叶作副食品,可因机体对洋槐过
    时间:2024-05-14 12:44:29阅读:2213
  • 辣子草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兔儿草、铜锤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功效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消炎,止血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黄疸型肝炎,外伤出血。"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离体蛙心的房室节律发生显著紊乱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(0.006毫升/克)
    时间:2024-05-14 12:24:27阅读:1871
  • 芦荟根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鱼胆根、斩龙剑根功效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治小儿疳积,尿路感染。芦荟干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成分1.库拉索芦荟 叶含蒽类化合物:芦荟大黄素甙(aloin,aloinA,barbaloin)21.
    时间:2024-05-14 12:09:34阅读:1797
  • 细叶大戟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打碗科、猫眼草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功效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叶及茎,研末或熬膏敷肿疮。"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研末或熬膏敷。成分含大戟脑、24-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、β-香树脂醇、粘霉烯醇。性味微苦;凉归经肝
    时间:2024-05-14 11:45:10阅读:1681
  • 乌药花的功效与作用
    功效治妇人红崩,水煎,点水酒服。加工采集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。植物形态植物形态详"滇常山"条。药用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滇常山"条。来自何书《滇南本草》
    时间:2024-05-14 11:28:18阅读:1564
  • 鹗骨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睢鸠、王睢、鱼鹰、下窟乌、雕鸡、食鱼鹰功效《纲目》:"接骨。"用法用量内服:烧存性研末,3-5g。性味咸;平归经肾经加工采集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态鹗,
    时间:2024-05-14 11:04:34阅读:1625
  • 山甘草根的功效与作用
    功效治小儿疳积,产后风,腰骨酸痛,乳痈,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研末。性味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甘,平,无毒。"加工采集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。药用部位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山
    时间:2024-05-14 10:47:29阅读:1509
  • 块茎糙苏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野山药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。功效①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解毒,驱梅。"②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:"治月经失调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熬膏、研末。外用:研末撒。成分地上部分含
    时间:2024-05-14 10:22:54阅读:14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