芥子的功效与作用

发布时间:2024-04-10 10:36:35 阅读:142

芥子

别名

芥菜子,青菜子,黄芥子

功效

温中散寒,利气豁痰,通经络,消肿毒。治胃寒吐食,心腹疼痛,肺寒咳嗽,痛痹,喉痹,阴疽,流痰,跌打损伤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,丸服之;或捣为末,酢和涂之。"
②陶弘景:"归鼻。去一切邪恶疰气,喉痹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毒肿及麻痹,醋研敷之;扑损瘀血,腰痛肾冷,和生姜研微暖涂贴;心痛,酒醋服之。"
④《日用本草》:"研末水调涂顶囟,止衄血。"
⑤《纲目》:"温中散寒,豁痰利窍。治胃寒吐食,肺寒咳嗽,风冷气痛,口噤唇紧。消散痈肿、瘀血。"
⑥《分类草药性》:"消肿毒,止血痢。"

作用

刺激作用
芥子含黑芥子甙,甙本身无刺激作用,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,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。应用于皮肤,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,甚至引起水泡、脓疱。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,用作抗刺激剂(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,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,并牵涉到其他部位,产生治疗作用时,称为抗刺激作用),治疗神经痛、风湿痛、胸膜炎及扭伤等。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,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(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)。应用时间不超过15~30分钟,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~10分钟。芥子粉用作调味剂,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,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。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,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。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,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副作用

芥子油或芥子硬膏用于皮肤,如果时间过久或浓度过高,可引起发泡甚至化脓,此时即使停药,愈合也较慢,此因芥子油已被吸入皮肤,停药后仍继续发挥作用所致。芥子油对粘膜刺激性很强,15%溶液滴入兔眼很快引起明显的结膜水肿。小量芥子内服作调味剂,大量引起呕吐,更大量则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刺激。

成分

种子含黑芥子甙、芥子酶、芥子酸、芥子碱、脂肪油、蛋白质、粘液质。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,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、异丙酯、烯丙酯、丁酯、仲丁酯、丁烯-3-酯、戊烯-4-酯、苯酯、苄酯、苯乙酯和3-甲硫基丙酯。脂肪油是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,其脂肪酸为芥酸、廿碳烯-11-酸、油酸、亚油酸、亚麻酸、棕榈酸、花生酸、硬脂酸、山嵛酸。

炮制

炒芥子:原药簸净杂质,置锅内炒至深黄色,微有香味,取出,放凉。

性味

辛,热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辛,有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热,无毒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"

宜忌

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。
①《纲目》:"多食昏目动火,泄气伤精。"
②《得配本草》:"阴虚火盛,气虚久嗽者忌用。"

贮藏

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

归经

归经_肺经

加工采集

夏末、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,将植株连根拔起,或将果实摘下,晒干后,打下种子,簸净果壳、枝、叶等杂质。

药材鉴别

性状鉴别 :

种子近球形,直径1-2mm。表面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暗红棕色,具细网纹,种脐点状。种皮薄而脆,子叶折叠,有油性。气微,研碎后加水湿润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,味极辛辣。以子粒饱满、均匀、色鲜黄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:

种子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;下皮细胞1列,切向延长,大型,薄壁;栅状细胞1列,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,宽约20μm,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,外壁菲薄;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,内含糊扮粒,其下为颓废细胞层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。

应用鉴别 :

黄芥子与白芥子,虽皆为芥子,然白芥子气锐走散,能通经络而利气机,豁寒痰,散寒结,消肿痛之功强于黄芥子;白芥子偏走上焦肺,黄芥子兼顾中焦之胃。同中有异,各具特色。

理化鉴别 :

1.取本品粉末约1g,置硬质试管内,加固体氢氧化钠1粒,酒精灯上灼热,融熔,放冷,加水2ml使溶解,滤过。取滤液lml,加5%盐酸酸化,即有硫化氢产生,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,显有光泽的棕黑色。(检查异硫氰甙类)

2.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小粒,置白瓷板上,加水l-2滴使溶解,加上述样品滤液1-2滴,显紫红色。(检查异硫氰甙类)

植物形态

一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无毛,有时具刺毛,常带粉霜。茎有分枝。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;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,长15-35cm,宽5-17cm,先端圆钝,不分裂或大头羽裂,边缘有缺刻或齿牙;下部叶较小,边缘有缺刻,有时具圆钝锯齿,不抱茎;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,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。总状花序花后延长;花淡黄色;花瓣4,鲜黄色,宽椭圆形或宽楔形,长达1.l-1.4cm,先端平截,全缘,基部具爪;雄蕊64长2短,长雄蕊长8mm,短雄蕊长6mm;雌蕊1,子房圆柱形,长约lmm,花柱细,柱头头状。长均果条形,长3-5.5cm,具细喙,长6-12mm;果梗长5-15mm。种子近球形,直径l-1.8mm,鲜黄色至黄棕色,少数为暗红棕色,表面具网纹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药用部位

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芥菜"条。

临床应用

治疗慢性气管炎:

用10%或20%的白芥子注射液穴位注射,每次2~3穴,每穴注射0.5~lml,每日1次,7~10日为1疗程。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,3~4日,再行第2疗程;取穴:喘息型以膻中、定喘、肺俞、天突为主;单纯型以天突、中腑、肺俞为主,交替应用。经306例 观察1~2疗程,其中单纯型70例总有效率为75.7%;喘息型79例和157例,总有效率分别为84.9%和75.8%。本药对症状和体征都有 一定疗效,其中以平喘和祛痰作用较好,但无明显消炎作用[1,2)。另有用药膏穴位贴治法,将炙白芥子、延胡索各7g,甘遂、细辛各 4g,共研末,用鲜生姜60g,绞汁调药成膏状,贴肺俞;心俞、膈俞穴,每次4~6小时,于夏季三伏天初伏开始,每隔10日1次,连贴3 次。共观察1074例,其中喘息型气管炎785例,支管哮喘289例。结果有效率前者为79.9%,显效46.6%;后者有效率为83.7%,显效 率为47.8%。经1、2、3年疗效比较,以连续贴治3年者最好,两组类型P值均小于0.005。喘息型气管炎缓解期贴治较发作期好(P<0. 025),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则无此显著差异。两组疗效均以寒型较好,热型次之,夹杂型较差。

用于寒痰喘咳,悬饮等。本品辛温走散,利气机,通经络,化寒痰,逐饮邪,善治“皮里膜外之痰”。治寒痰壅肺,咳喘胸闷痰多,配苏子、莱菔子,即三子养亲汤;若冷哮日久者,可用本品配细辛、甘遂、麻香等研末,于夏令外敷肺俞、膏育等穴,即张石顽白 芥子涂法,近代有以10%白芥子注射液在肺俞、膻中、定喘等穴,行穴位注射治疗者。若悬饮咳喘胸满胁痛者,配甘遂、大戟等以逐饮,如控涎丹。

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,关节肿痛等。本品能祛经络之痰,又能消肿散结,通络止痛。治阴疽流注,配鹿角胶、肉桂、熟地等,以温阳通滞,消痰散结,如阳和汤,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胶体麻木或关节肿痛,配马钱子、没药等,如《妇人良方》白芥 子散。

来自何书

《别录》

常见药方

①治感寒无汗:水调芥子末填脐内,以热物隔衣熨之,取汗出妙。(《简便单方》)
②治上气呕吐:芥子二升,末之,蜜丸,寅时井花水服,如梧子七丸,日二服;亦可作散,空腹服之;及可酒浸服,并治脐下绞痛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妇人中风,口噤、舌本缩:芥子一升,细研,以醋三升,煎取一升,涂颔颊下。(《圣惠方》)
④治关节炎:芥末一两,醋适量。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,再加醋调成糊状,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,贴敷痛处。三小时后取下,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。(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)
⑤治阴证伤寒,腹痛厥逆:芥菜子研末,水调贴脐上。(《生生编》)
⑥治大人小儿痈肿:芥子末,汤和敷纸上贴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⑦治肿及瘰疬:小芥子捣末,醋和作饼子,贴。数看,消即止,恐损肉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:芥子三两,捣,细罗为散,以水蜜调为膏,涂于外喉下熁之,干即易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⑨治耳聋:芥子捣碎,以人乳和,绵裹内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⑩治眉毛不生:芥菜子、半夏等分。为末,生姜自然汁调搽。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

上一篇:旋花的功效与作用

下一篇:蚕茧草的功效与作用

相关阅读:

  • QQ扫雷群分享的功效与作用
    时间:2025-03-07 23:46:25阅读:349
  • 支付宝二维码扫雷群的功效与作用
    时间:2025-03-07 23:45:45阅读:340
  • 刺槐花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刺槐、洋槐、胡藤功效止血。主治咯血;大肠下血;吐血;崩漏 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止大肠下血,咯血,又治妇女红崩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茶饮副作用误以洋槐幼芽及幼叶作副食品,可因机体对洋槐过
    时间:2024-05-14 12:44:29阅读:2010
  • 辣子草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兔儿草、铜锤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功效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消炎,止血。治扁桃体炎,咽喉炎,急性黄疸型肝炎,外伤出血。"作用全草流浸膏能使离体蛙心的房室节律发生显著紊乱。如注入蛙腹淋巴腔(0.006毫升/克)
    时间:2024-05-14 12:24:27阅读:1741
  • 芦荟根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鱼胆根、斩龙剑根功效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治小儿疳积,尿路感染。芦荟干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成分1.库拉索芦荟 叶含蒽类化合物:芦荟大黄素甙(aloin,aloinA,barbaloin)21.
    时间:2024-05-14 12:09:34阅读:1661
  • 细叶大戟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打碗科、猫眼草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。功效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叶及茎,研末或熬膏敷肿疮。"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研末或熬膏敷。成分含大戟脑、24-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、β-香树脂醇、粘霉烯醇。性味微苦;凉归经肝
    时间:2024-05-14 11:45:10阅读:1557
  • 乌药花的功效与作用
    功效治妇人红崩,水煎,点水酒服。加工采集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。植物形态植物形态详"滇常山"条。药用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滇常山"条。来自何书《滇南本草》
    时间:2024-05-14 11:28:18阅读:1452
  • 鹗骨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睢鸠、王睢、鱼鹰、下窟乌、雕鸡、食鱼鹰功效《纲目》:"接骨。"用法用量内服:烧存性研末,3-5g。性味咸;平归经肾经加工采集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植物形态鹗,
    时间:2024-05-14 11:04:34阅读:1406
  • 山甘草根的功效与作用
    功效治小儿疳积,产后风,腰骨酸痛,乳痈,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研末。性味《闽南民间草药》:"甘,平,无毒。"加工采集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。药用部位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。植物形态详"山
    时间:2024-05-14 10:47:29阅读:1380
  • 块茎糙苏的功效与作用
    别名野山药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。功效①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解毒,驱梅。"②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:"治月经失调。"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熬膏、研末。外用:研末撒。成分地上部分含
    时间:2024-05-14 10:22:54阅读:1321